
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將教育、科技、人才進行一體規劃,爲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和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近年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深入貫徹落實國家戰略部署和山東省政府部門工作安排,積極推進科教融合改革攻堅,成功獲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自主培養中國工程院院士,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逐步探索出科教産全鏈條創新和育人模式,有效促進人才鏈、教育鏈、産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融合發展。
以问题为导向 构建全谱系应用基础研究体系
學校建有國家級別重點實驗室、教育部門重點實驗室、山東省重點實驗室等基礎研究平台,爲開展應用基礎研究提供平台支撐。實施“科教産融合創新試點工程”,設立“培新、培優、培英”基礎研究培育基金項目,2022年共立項193項,總經費4360萬元,全面推廣“包幹制”,釋放創新活力,提升學校應用基礎研究能力。2022年,學校獲批國家基金69項,主持重點項目1項,立項數量升至省屬高校第五位。
以需求为引领 形成高效的关键技术研发体系
面向經濟主戰場,學校建設國家超算濟南中心、國家海洋監測設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能源與環境光纖智能檢測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等平台,助推綠色低碳、海洋強省、數字強省建設。面向國家重大需求,學校參與崂山國家實驗室建設,開展海洋傳感器研發,積極參與鵬城國家實驗室建設,開展算力網絡研發建設。學校組建緊密型高水平研發團隊,瞄准産業需求,通過“揭榜制”組織實施重大科研項目。近年來,學校主持國家級別重點研發計劃項目11項、課題27項,山東省重大科技創新工程66項,“智慧海洋”重大項目1項,獲國家級別科技獎勵4項、光華工程科技獎1項、省級科技獎勵100余項。年度科研經費從5.9億元增長到12.4億元。
以应用为目标 创新全链条科技成果转化体系
經山東省政府部門批准,整合劃轉山東省科學院所屬30余家企業組建省管國企——山東科創集團,由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代管。依托山東科創集團,學校構建“研發+中試+産業化”一體化成果轉化機制,形成“科技+金融(資本)+産業”成果轉化模式,建設全鏈條創新服務平台。每年遴選一批應用前景大的技術成果,集中進行孵化、熟化、産業化。學校牽頭十余家知名高校院所、省屬企業發起成立“山東省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構建服務于山東省科技創新、科技成果轉化、戰略科創企業集群培育的生態系統,紮實探索山東特色成果轉化路徑和模式。科教融合以來,齊魯工業大學(山東省科學院)科技成果轉化經費累計突破20億元,孵化企業50余家。學校獨創的“校(院)地産學研協同創新基金”合作模式在山東省推廣,與21個地方政府部門共同設立基金,累計立項支持項目168個,資助金額6055萬元,地方政府部門資助金額8040萬元,撬動企業累計投入研發經費3.75億元。
以育人为初心 构建科教产深度融合的特色人才培養模式
学校坚持“新工科”教育理念,充分发挥科教融合优势,以“学部制”改革为基础,实现“学院—研究所”深度融合,鼓励科研人员不断走上讲台,实施本科生“双导师”制,推动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部分专业采取“2+2”“3+1”等两段式人才培養模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目前,已有458名科研人员担任研究生导师、500余名科研人员参与本科教学。坚持开放式办学,充分利用学校与产业界结合紧密的优势,推进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育人,鼓励产业教授进课堂,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学生在企业中真题真做,建立“科教融汇、产教融合”开放协同育人机制,强化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学校坚持协同推进,整合资源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鼓励师生将各类竞赛与“双创”项目转化为实践教学内容、将实验室开放项目转化为毕业设计内容,推动优质项目孵化落地,打造教学、培训、竞赛、实践、研究“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服务新模式。近年来,学校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中成绩居山东省高校前列,在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别、省级奖项98项。
下一步,齐鲁工业大学(山东省科学院)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充分发挥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优势,全面提升办学实力,加快凝练办学特色,推进人才培養服务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推进学科专业结构适应新发展格局需要,以高质量科研创新成果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高水平大学。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