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特別是給第三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築夢之旅”大學生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堅持創新引領創業、創業帶動就業,以“四個注重”爲抓手,深入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著力開拓創新創業教育高質量升級發展新路徑,不斷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增強創新活力,努力造就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生力軍。
一、注重結對共建,校企合作從“主動脈驅動”向“毛細管滲透”轉型。
面向企業雙創示範基地發布“牽手”合作清單,拓寬合作形式,與10家行業重點企業結對,通過互聘導師、聯合開課,共建研發基地、成果轉化中心、學生實踐基地,合作舉辦雙創賽事、孵化項目等,推動校企合作由“主動脈驅動”向“毛細管滲透”轉型,落實到教學科研和企業業務等各項具體工作中。2021年以來,開展創新創業培訓、路演、項目對接等活動82場,學生創業項目活動724項次,組織165名企業家和投資咨詢專家對600余個創新創業團隊開展培訓輔導。加強協同育人基地建設,新建優質實習基地30個,打造三星堆遺址等省級實踐教育基地10個。建設四川大學—華爲“智能基座”産教融合協同育人基地,在産業核心領域聯合開發課程33門,覆蓋在校學生2000余人次。通過加大經費投入、儀器設備捐贈、技術轉化及産品聯合研發、學生聯合培養、人員聯合培訓等合作模式,與企事業單位共建共享實驗室25個。實施“社會實踐金課培育計劃”,聘請校外創新創業導師聯合打造社會實踐金課8門,開設《創造性思維》等雙創課程61門。
二、注重項目孵化,發榜揭榜從“嘗新式探索”向“主業態推進”轉型。
将“企业命题、高校揭榜”融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增设企业命题组,引进产业资源融入人才培養,引导师生“应需研发”,鼓励师生团队积极申报。2021年,累计54家企业设置命题128个,吸引48个团队申报,遴选13个项目立项;2022年联合企业出资1000万元,面向师生发布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命题71项,20个师生团队成功入选;与数字文创孵化器企业联合召开“揭榜挂帅”发布会,8个文创类创业项目成功入选;与结对企业示范基地联合研发合作项目169项,合同金额达1.2亿元。依托校企联合研发平台与项目,线上线下多渠道针对企业需求定制命题,截至2022年1月,已有20个项目成功立项,立项数量较上年同期提高54%,经费增加48%。每年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1600余项,学生荣获省级及以上相关竞赛奖项2421项,其中全国一等奖及以上奖项76项。
三、注重活動組織,産創融合從“場景化營造”向“精准化對接”轉型。
以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爲牽引,實施“金牌雙創項目發現計劃”,組織企業專家與高校師生高頻、深度、多樣化互動,協同推動雙創項目孵化落地。開展“碰創”路演、“不服來辯”複活賽、直聘CEO等雙創系列活動,在創業集訓營組建6個行業類班級,助力學生雙創能力提升。建強校外創新創業導師隊伍,建立專門渠道並及時跟進,推動導師與學生團隊深度對接。研制《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熟度量表》,強化初創項目科學化評價,著力推進創業項目與産業發展精准匹配。聯合相關企業舉辦“1+N”校企融通創新創業專場活動,共建“雙碳”新平台,發布校企融通合作項目和“揭榜挂帥”開放基金資助項目,30個校企雙創“雙碳”項目同台展示;組織“互聯網+”創新創業競賽、舉辦雙創“校企行”專場活動,6支科創團隊與9家投資機構線上對接。積極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與區域雙創示範基地攜手舉辦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物聯網項目供需對接會,現場達成合作意向項目20個。推薦科創項目參加成都“蓉漂杯”創新創業大賽,推動項目成功落地生物醫藥産業功能區。在第七屆中國國際“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中,學校斬獲6金、2銀、5銅的成績,19個項目成立公司,並入駐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四、注重崗位供給,創業就業從“跟進式服務”向“主動型帶動”轉型。
持續完善“以創促就”工作機制,開拓挖掘就業崗位。積極邀請企業進校招聘,2021年以來舉辦現場宣講和空中宣講60余場,及時發布線上招聘信息,累計覆蓋學生4萬余人次。聯合企業申請供需對接就業育人項目,探索校企在實習就業領域深度合作。實施短期助理聘用制度,每年聘用250余名短期科研助理參與創新研發和管理。通過大學生創新訓練計劃、競賽培訓、發放“創新券”、減免工位費等方式,支持雙創團隊4400余個,對初創企業進行精准幫扶。發揮大學科技園作用,引導入駐大學生創業項目吸納應屆畢業生就業、在校生實習。成立扶貧幫困創業平台“融樂坊”,爲身體殘疾、家庭經濟困難等特殊群體學生提供就業創業支持,助力學生提升就業創業競爭力,努力推動畢業生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