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OA系統| 融合門戶| 郵箱| VPN
English
台州学院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溫州大學:推動教育評價改革改在深處落到實處

作者:谢树华       点击数:   更新時間:2023-02-10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站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高度,就深化教育評價改革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爲新時代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2021年3月6日,在看望參加全國政協十三屆四次會議的醫藥衛生界、教育界委員,並參加聯組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圍繞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以教育評價改革爲牽引,統籌推進育人方式、辦學模式、管理體制、保障機制改革”。《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明確提出,“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建立健全教育評價制度和機制,發展素質教育,更加注重學生愛國情懷、創新精神和健康人格培養”。

作爲一所綜合性教學研究型大學,溫州大學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貫徹落實“十四五”規劃目標任務和《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精神,在學校評價、教師評價、學生評價等方面作出有益探索,努力構建符合教育發展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富有時代特征的教育評價制度與機制。


深化學校評價,激發高校改革發展新活力


教育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高校作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陣地,必須承擔起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做好教育評價改革的頂層設計和戰術實施,確保各項改革任務落實落地。

把好方向,在立德树人中检验成效。立德树人是高校的立身之本、办学之基。必须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学校事业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抓住立德树人“根本点”,打出内部管理、人事薪酬、教学管理等制度改革“组合拳”,切实强化人才培養中心地位,构建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融合,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为一体的高质量人才培養体系。

找准跑道,在分類發展中爭創一流。推進高校分類評價,引導不同類型高校科學定位,辦出特色和水平,是實現高等教育多元發展的關鍵一招,也是促進高校辦出特色的必由之路。應當在深入分析學校曆史、辦學現狀和發展前景的基礎上,錨定特色鮮明的辦學定位,以學科建設爲龍頭,建立分層分類發展機制和特色發展引導機制,對接國家戰略與地方需求,在特色領域實現關鍵突破,有力彰顯大學的責任擔當。

優化治理,在深化改革中增強動能。完善大學治理體系、提高治理能力,是增強教育評價改革活力的重要保障。溫州大學按照結構決定功能、人事決定動能、制度決定效能的思路,圍繞事關學校治理能力提升的34個課題,深入開展大調研活動,形成百余個配套政策制度,實現學校治理體系整體性流程再造和系統性機制重塑,爲加快推進大學治理現代化,推動教育評價改革往實裏走、向深裏做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


完善教師評價,構建教師教書育人新體系


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也是教育評價改革的關鍵主體。完善教師評價,應當聚焦育人主責主業,構建有利于教師全心從教、潛心育人、安心治學的文化生態。

堅持以師德師風爲第一標准。學高爲師、身正爲範,高校應堅持“四有”好老師標准,在教師引進、培養、評聘、評價環節注重思想政治素質和專業能力素養的“雙重考察”。溫州大學制定《加強和改進師德師風建設的實施意見》等制度,建立師德師風承諾制,實行師德不合格“一票否決制”,著力形成教育、監督、激勵、懲戒爲一體的閉環體系。

坚持以教书育人为根本职责。无论教育评价怎么改革,教书育人始终是教师的首要任务。温州大学实行以人才培養为中心的教师分类管理,提高教学业绩、育人成果和一线学生工作经历在教师评价中的比重。严格备课、上课、作业、辅导、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等五个教学环节,设立“教学卓越奖”,开展“教学技能竞赛”,建立以“优课优酬”为核心的教学激励制度,引导教师加大教学投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

堅持以實際貢獻爲主要依據。教師科研評價是激發教師創造力、提升學術和社會貢獻水平的指揮棒。應強化科研評價的質量導向,不將“人才帽子”、論文數、項目數、課題經費等科研量化指標與職稱晉級、績效分配、獎勵激勵硬挂鈎。樹立以品德、能力、業績爲導向的評價標准,探索建立分類評價與長周期評價相協調、個人評價和團隊評價相結合的評價體系。創新建立科研轉化機制,有效暢通科研成果轉化通道、提高轉化效率


優化學生評價,打造學生成長成才新生態


學生是祖國未來、民族希望,也是教育評價改革的出發點與落腳點。改革學生評價,核心在促進學生人人發展、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終身發展。

堅持德智體美勞全要素評價。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既是對人的素質定位的基本准則,也是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基本特征。優化學生評價,應當將“五育並舉”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考評體系,在優化智育評價的同時,創新構建學生品德發展、身心健康、審美能力和勞動實踐評價新機制。同時,進一步深化課程、實踐、科研、文化、管理等育人體系建設,將“五育”融入教育教學和管理服務全過程,構建“三全育人”新生態。

坚持结果性评价与过程性评价相结合。学生发展是一个连续不断的变化过程,必须实现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的有机融合。温州大学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打通教务、学工、科研等人才培養环节中的“信息孤岛”,将学生评价有机嵌入教育教学全过程,改进“一张成绩单”等终结性评价方式,建立具有记录、评价、激励、反馈功能的发展性评价系统,有效发挥学生评价在促进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中的支撑作用。

堅持他評與自評有機統一。優化學生評價,應當實現標准化評價和個性化評價相統一,在學生評價標准編制、評價過程實施、評價結果反饋中,強化師生互動,主動邀請學生、家長和用人單位共同參與,著力形成積極、友好、平等的評價關系,使教育評價成爲反思與改進教育教學行爲的“溫度計”,更大限度激發學生成長進步的主動性與內驅力。

來源:《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