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OA系統| 融合門戶| 郵箱| VPN
English
台州学院
首頁 - 他山之石 - 正文

【他山之石】上海大學:統籌融合發展培養卓越創新人才

作者:       点击数:   更新時間:2023-11-20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指出,“要把服務高質量發展作爲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任務……有的放矢培養國家戰略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提升教育對高質量發展的支撐力、貢獻力”。身處黨的誕生地和初心始發地,上海大學胸懷“兩個大局”,堅持“四個放在”,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踐行錢偉長教育理念,統籌融合發展,深化體制創新和制度保障,致力于培養全面發展的卓越創新人才,在教育強國時代課題上不斷體現新作爲。


1.坚持铸魂育人,把牢卓越创新人才培養方向

学校聚焦“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牢牢把握卓越创新人才培養的正确政治方向。

赓續紅色血脈,紮實推進理想信念教育。學校傳承發揚偉大建黨精神,強化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和研究,深入挖掘百年黨史、紅色校史中的育人資源,著力推進“校史工程”,成立守常黨支部、秋白黨支部和中夏黨支部等學生黨支部,努力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建設進程。

深化思政课程和課程思政改革,有效提升铸魂育人实效。学校党委书记直接联系马克思主义学院,参与集体备课,讲授思政课,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学校首创思政课“项链模式”,率先开设“大国方略”课程,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为核心内容的“1+4+1+X”思政课程体系。学校瞄准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加强对思政课教学创新的学术引领,通过建设上海市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上海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同城平台、上海大学中共党史党建研究院,搭建校内外、多学科协同育人平台,将学科优势转化为育人优势;建立国家—市—校三级示范四级培训机制,构建全面覆盖、类型丰富、层次递进、相互支撑的課程思政体系,入选上海高校課程思政整体改革试点校、领航校,入选教育部課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深入推动党的二十大精神有机融入各门课程。

深入實施全程導師制,引導教師潛心教書育人學校自2019年起,全面啓動本科生全程導師制改革,爲每名新生從入學起就配備一名導師,指導陪伴學生的大學生涯全過程,努力做到全員參與、全程陪伴、全方位指導。目前,全校共選聘本科生全程導師2752人,覆蓋全部本科生,平均師生比達1∶6.3。


2.坚持融合发展,抓实卓越创新人才培養举措

学校面向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以及上海市先导产业领域布局,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难题,依托科教融合、产教融合和学科融合,有组织地推进卓越创新人才培養。

科教深度融合,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依托國家試點學院——錢偉長學院,開展“聯聘制”和“教席崗位制”,形成以張統一院士牽頭、國家級高層次人才領銜的教學團隊。以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重點項目爲依托,以省部級及以上校內平台爲支撐,設立錢偉長書院、錢偉長講壇和全程導師工作室,建立前瞻性、高挑戰度的榮譽課程體系,培養理論與應用力學、材料設計科學與工程等專業的拔尖創新人才。實施錢偉長學院拔尖人才本碩博一體化培養,全面實施“大師引領、大項目牽引、大平台支撐”的培養模式。

産教深度融合,培養卓越創新工程人才。面向国家集成电路重大战略需求、上海市集成电路先导产业重大布局,学校成立微电子学院。学校与上海微技术工业研究院等单位合作共建的上海微电子产业学院,入选首批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致力培养集成电路卓越工程师紧缺人才。学院引产入教,推行“产学研用”多主体协同机制,建立了国内首条“超越摩尔”8英寸中试线、高校首条8英寸硅基微显示研发线;实施模块化定制化教学,建立本科生“四个一”实践化培养模式,即一个创新项目牵引、一次芯片设计、一次实践流片、一次集成分析。学校成立上海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瞄准关键核心技术特别是“卡脖子”难题,有组织地推进高质量卓越工程人才培養。学校与中国商飞、唐翔千专项教育基金联合打造高端民机设计人才班、翔英学院,与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张江实验室等人工智能、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领域的十余家重点龙头企业形成产教融合人才培養共同体。

學科交叉融合,培養複合型創新人才学校紧扣国家发展需求和上海发展蓝图,依托优势学科开展专业建设综合改革,制定并实施专业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打造理工、人文、艺术交叉融合的专业和双学位项目,以上海电影特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依托,开设艺术与技术相融合的电影制作专业;以海洋智能无人运载优势技术为依托,开设以海洋考古为特色的考古学专业;依托冶金工程科学与信息管理科学两个专业各自的优势,实施理工与经管融合的“冶金工程—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等双学位项目,培养掌握多学科知识和跨界沟通能力的复合型人才。学校依托人工智能研究院成立未来技术学院,以未来领军人才培養和产生重大影响的原创性成果为核心,通过本硕博贯通的、基于挑战性项目牵引的进阶式研究和学习体系,积极培养具有全球视野、战略思维的未来智能无人系统领域领军人才。


3.坚持体制创新,提升卓越创新人才培養效能

学校不断健全卓越创新人才培養体系,深入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升。

学校夯实本科人才培養中心地位,制定《上海大学本科人才培養方案制订的指导意见》,注重全面发展、分类培养、交叉融合、理论实践结合、拔尖人才培養,加快推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原则,落实人才强校战略,制定实施“伟长学者计划”和《上海大学岗位绩效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激励高水平教师潜心教学改革,引领卓越创新人才培養。学校深入实施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管理综合改革试点建设,成立12家本科生书院,覆盖全学段本科生人才培養,专业学院建书院、“双院”协同育人,将优质育人资源压实在“一线”;选派百千导师进书院,实行学生“四自管理”,引领新时代青年自主成长;确立“让每个学生都‘全面发展、追求卓越’”的质保理念,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针对不同学生主体、不同学位类型教育特点分类设计育人成效的评价指标,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紮根中國、立足上海,上海大學正努力在世界大學行列中書寫鮮明印記,在踐行上海城市品格中彰顯特質,以更好地發揮地方高水平大學的龍頭作用,努力爲中國式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


來源:中國教育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