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教師教育(體育)學院邀請華東師範大學高德勝教授作題爲《同情的倫理價值及其教育境遇》的學術講座。學院黨委書記吳銀銀、副院長覃宇德及部分教師參加,副院長林輝傑主持。

講座中,高德勝從“導論:教育與道德教育對同情教育的需求”“同情的本質與構成”“仁慈:‘事前同情’”“同情的倫理價值”“同情在當代教育中的處境”和“結論:喚醒同情,找回教育的靈魂”等六個方面進行系統性地展開闡述,對同情的本質作出了相關解釋,即爲他人的痛苦而痛苦,並且明確了“情感”“理性”與“行爲”是同情的“三要素”,同時強調同情在道德情感中居于核心位置,說明同情的培養不能固守家庭教育,指出了學校教育對同情培養的重要性,同情應是教育的靈魂。最後還以“教育之樹沒有風情,就是塑料樹”寄語大家。
此次講座內容深入淺出,豐富的理論和學術高度讓大家深刻感受到同情的內涵,受益非淺,爲教師今後相關課題的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講座結束後,高德勝還與大家展開交流,爲部分老師的課題選題方面作了一一指導,特別是針對選題的切入點爲老師們提供了非常寶貴的建議和意見。

高德胜,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特聘教授,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博士生导师、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执行主编,人民出版社版初中《思想品德》《道德与法治》国家课程标准教科书主编。主持多项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一般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著作与研究曾获国家级教學成果一等奖、全国首届优秀教材特等奖、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上海市基础教育优秀教學成果一等奖和其他多项部省级优秀成果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