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高等教育評價專業機構軟科正式發布2023“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在該榜單中,台州學院生態學、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3個學科進入世界排名前500位,其中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2個學科是今年首次進入該榜單。
自辦學以來,該校在國內較早確立地方性、應用性、綜合性的辦學定位,率先探索在校地互動中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新路子。如今,台州學院不斷充實其應用型內涵,服務地方、服務企業方面也做出顯著成效,形成特色優勢,本科教育更爲紮實。
黨建引領精神“成人”
近年來,台州學院實施“紅色根脈強基工程”,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培養具有“忠誠、奉獻、進取、合作”精神特質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
11月13日,在台州學院公共課教室內,時不時傳來學生們會心的笑聲。講師是楊宇琦,學校的思政課教師。在學生們眼裏,她博學多識:面對醫學院學生,她聊中醫聊醫改;面對建築學院學生,聊古建聊《園冶》;面對藝術學院學生,聊傳統書畫,欣賞《千裏江山圖》……
“我覺得要將思政課上得生動活潑,備好課是最重要的。”楊宇琦說,儲備大量相關知識,盡量開些專題課,讓學生覺得思政課有收獲。
近年來,台州學院將“1+N”教學模式引進思政課堂,聘請來自台州市各行各業的專家爲德育導師,充實思政課兼職教師師資庫,開設思政課教學專題菜單,主題鮮明,涉及面廣,深受學生喜愛。
“‘1+N’教學模式,把曾經被吐槽‘說教’‘枯燥’的思政課,變成了學校的‘網紅課’,學生思政課上得津津有味。”該校馬克思主義學院黨總支書記盛躍明說。
大陈岛垦荒精神是台州城市精神,台州学院将传承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融入立德树人和人才培養中,成立台州市大陈岛垦荒精神研究中心,构建“三协三融”大陈岛垦荒精神育人体系,打造地方精神与地方文化传承创新的新高地。
産科教融合專業“成才”
“高校育人不應脫節于社會經濟發展需求。”台州學院黨委委員、副校長李鈞敏認爲。
近年來,台州學院對接台州“456”先進産業集群,建設現代産業學院,推進學科交叉融合,強化實踐應用,適配産業鏈人才和創新需求,打破傳統實體學院及學科壁壘,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産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目前,學校化學、材料科學與工程、生態學、臨床醫學進入ESI全球排名前1%學科,教師20人次入選2023年度全球前2%頂尖科學家榜單。
产科教融合让学校与企业需求深度“牵手”。这些年,台州学院依托智能制造学院与杰克集团现有优质资源,将技术开发创新与人才培養有机结合,创新运行机制,为人才培養打造出“产教研创”融合育人优质载体。学校的智能缝制装备产业实践教育基地和杰克缝纫公司的产学合作人才培養实践培训道场,为学生开展紧贴缝制行业需求的校内外创新实践活动提供优质平台。
今年10月,台州工程师学院正式落户台州学院,探索“学历+学位+工程师”三证合一的培养模式,打造工程师培养的“台州摇篮”。此外,该校还与银轮股份、奇安信及头门港医药产业园区多家上市公司合作,推出“银轮班”“奇安信班”等8个卓越工程师班,为企业提供订单式人才培養服务;对接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商科,实施“校企协同、双核强化、学做相融”的人才培養模式,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養全过程。
依托台州产业集群优势,台州学院积极推动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養全过程,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及时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近五年获得省级产教融合“五个一批”项目12个,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0项。
校城共生協同育人
服務地方既是一種社會責任,也是學校自身發展的需要。去年1月,台州學院與臨海市舉辦校地合作簽約儀式。台州學院與臨海市委市政府攜手,做大人才蓄水池。
這些年,台州學院與該市圍繞人才培育、項目建設、平台打造、成果轉化等方面開展深入交流,合作共建國際護理學院、鄉村共富學院、綜合體育館、教育科創中心等,啓動靈湖藝術家群落等項目,持續推進台州學院頭門港産業學院建設、哲商小學擴容、台州學院臨海校區東擴項目征地等工作。
台州學院充分發揮學科優勢與專業特色,將旅遊與大健康、文旅與文創、建築與規劃、人文與曆史、生態與環境、藝術與設計等專業優勢,融入地方鄉村共富的具體實踐中去,建設與台州本土特色産業發展相吻合的服務平台。
三門研究院、浙江(台州)小微金融研究院、中國(台州)普惠金融培訓中心、浙江台州生物醫化産業研究院、大數據智能研究中心等一批高質量服務平台應運而生。
以浙江台州生物醫化産業研究院爲例,現已成爲“國家級專家服務基地”、省博士後工作站,年簽訂技術服務合同近百項,共服務獲得企業産值上百億元。
被譽爲“不走的博士教授服務團”的“1139科技小分隊”,由500名博士、教授和500名學生組成,目前已有103支,服務面覆蓋台州9個縣(市、區),協助台州本地産業研發,全面助力推進科研成果演化。
将学科建在产业上、把人才培養放到车间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台州学院打造校城共生发展共同体的目标正在成为现实。
——發布于2023年11月20日《台州日報》
http://paper.taizhou.com.cn/taizhou/tzrb/pc/content/202311/20/content_187921.html